谢家福故居

谢宅,又称废园,为清末学者谢家福望炊楼故址。此前最早为明初沈均园宅,沈均号养真老人,因不满燕王朱棣靖难之役,遂隐居不出。谢家福购下后,在乾隆年间改筑来燕堂、赋雪草堂、书叶轩等。太平天国驻苏时,曾占用为“劝王府”。太平军之乱平定后,园复归谢氏。谢家福在栖鹤楼旧址改建“望炊楼”,自号望炊楼主人。
谢家福(1847—1896),字绥之,号望炊、锐庵、兰阶主人、桃园主人,室名望炊楼。吴县人。学贯中西的洋务派爱国学者,中国交通电信事业的先驱者,苏州电报通信的创始人,慈善救济事业家。光绪年间,谢家福赋闲返居苏州,购得宋代桃花坞“五亩园”遗址,在原“正道书院”故址上,创建了义塾“儒孤学舍”,专授“新学”。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儒孤学舍内成立了“苏州电报传习所”,又称“苏堂”。苏堂是我国早期培养电信人才的三大学校之一,另两所分设在天津、上海,影响极为深远。谢家福著述涉及诗文、名胜、兵事、通商、外交、时务、赈灾等方面,印刻了《望炊楼丛书》、《磷血丛钞》,而他的《五亩园志馀》,是对古典园林五亩园最详尽的总结。
现故居南向,仅存两路。西路有楼五进。东路存轿厅和大厅,大厅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11.8米,扁作梁,前船棚轩。大厅主体结构基本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