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明清时期,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发展,阊门一带集中了许多工艺作坊,以年画铺为最多。在此出品的民间木版年画,更使桃花坞名闻天下。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所显示的魅力而受到世人的欢迎,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盛期,称为“姑苏版”。当时与天津杨柳青,成为全国木版年画的南北中心。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曾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中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产生了重要影响,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一般分为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和开相五道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又分上样、刻版、敲底和修改四部分,其主要工具为“拳刀”,同时以弯凿(剔空)、扁凿、韭菜边、针凿、修根凿、扦凿、水钵、铁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套色印刷亦有一套程序,主要包括看版、冲色配胶、选纸上料(夹纸)、摸版、扦纸、印刷、夹水等步骤。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艺术已很少生产,但毕竟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故作为旧时主要民间美术样式之一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业已成为一种珍贵的文物,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三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大大减弱,而纯粹的观赏功能反倒有所提高。市场的变化影响到桃花坞木版年画中传统技艺的留存,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木版年画的手工制版和印刷技巧造成巨大冲击。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铺越来越少,传统雕版技艺和染色印刷技术的传承也越来越困难。时至今日,我们学习和研究桃花坞木版年画,对于发展的新的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资料:
1. http://baike.baidu.com/view/686623.htm